一月新疆幽默
旅游是这样一个事情:你通过购买一张飞机票或者火车票,把自己投放到了一个他者的世界。然后在“我看人看我”的过程中发现熟悉和陌生。有一些人执着于“成为当地人”,我也曾是这样的一员,比如会刻意去菜市场、超市、小区这样的地方,感知当地生活节奏,并且以去“游客必去的地方”而不耻。但是对于“成为当地人”这件事过于执着,也有可能会失去作为外来者的乐趣。
不管是从语言、衣着打扮亦还是相貌来说,一月来到新疆的我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游客了。乌鲁木齐这样的大城市不会给我以凝视的目光,但是昭苏、特克斯、和静这些县城,我这样在旅游淡季冒出来的外地人,还是比较突兀的。因此我大大方方仗着自己“游客”的身份撞到了许多有意思的事情。
在以八卦图样的城市规划而著名的特克斯,我点燃了一根香烟,一手持烟,一手拿着iPhone捕猎行人目光。在新疆县城,一个抽烟的外地年轻女性大步走在路上,是怎样奇怪的光景。
除了在特克斯皮这一下子,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安分守己的好好公民。一开始,遇到查身份证的地方,我经常忘记。后来,只要看到有门的地方,我的手就会条件反射地伸进衣兜。逛商场看电影要刷身份证相当麻烦,因为麻烦多了,偶尔有安检员挥挥手让我赶紧过去,心里还生出感激来。同行的一个伙伴,做摄影的,东西比较沉,每逢安检,麻烦极了。后来有一次,车站的安检同志给她贴了个免检,乐得她让我赶紧拍下这张照片。
另外一个和安检有关的就是,许多地方有如下图的路障(我想不到其他名字)。在伊犁(当地人管伊犁州的首府伊宁市就叫伊犁),老人们坐在清真寺门口的路障上。我也过去坐了一会,的确稳当。路障变成了公共空间的一份子,成为老人的板凳,孩子的玩具,发挥了它自己大概没想到的功能。
在刚刚的图上,您能看到那句“像石榴籽一样”,在来新疆之前,我是一点都不知道这句话的,来了以后则处处可见。在习惯以后,看到下面的雕塑也不会觉得奇怪了。说起来,另外还有一句话是“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不知道是否会有眼睛雕像。
不管你居住在大陆的哪个城市,都应该在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都看过“富强民主……”和“中国梦”系列的宣传画。新疆也有很多,不过是维汉双语,且画上会出现维族人物形象。当然这里其他场合也是用的双语,不过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海报在我心里的印象太刻板了,所以猛地看到不一样的还是会觉得十分稀罕。上一次,我看到有人把这24个字写成双语,还是来自东京大学的人类学交换生,他给我们表演了24字的日语写法。乌鲁木齐大街小巷有一首歌,叫做《中国人的宣言》,离开乌鲁木齐的前两天,我一边吃烧烤,一边看着对桌的大哥们拼酒,餐馆里萦绕着这首歌,它成为整个城市的BGM。
白天的大多数时候我都在赶路,晚上则是压马路。所有夜晚的马路里面印象最深的是霍尔果斯。没人,空荡荡,满大街最热闹的是霓虹灯。白天的霍尔果斯人也不多,可能都聚在中哈贸易中心。开始我没有找到贸易中心,直接走到了汽车出入境的口岸那边。问穿军装的小同志 ,他很客气,问到一半有人送了个煎饼过来,铁门里面伸出个手接过去了。上一次类似的景象是在中南海外面看到美团外卖送餐到某机关里。到了夜里,走在大街上, 看到远处有云朵,心里还当看到了奇观,结果走近了一看是烟囱的恶作剧。
我之前在朋友圈老发上面这种空落落的照片,有同学说,感觉那地方太清冷啦。其实烟火气足的地方也挺多的。不信你看。
能称得上幽默的事情有很多,比如每到一个景点几乎都要打上少则两三通多则二三十通的电话联系景区管理员开门,比如尽管身处他乡但是《王者荣耀》可以帮助你迅速搭讪陌生的朋友,比如跟库尔勒的机场餐厅硬要了一个香梨吃,比如焉耆人民医院陪老婆看病的维族大爷手机铃声是《太湖美》,比如看电影的时候突然地震然后发现自己就在震中……
故事很多,我慢慢给你讲。
延伸阅读